2018年中国储能市场快速膨胀,以电网和发电集团为主“国家队”纷纷布局储能,动辄上百兆瓦时的项目带动了储能装机的大幅度增长。
在电网公司和发电集团的大型项目招标中,几乎看到了所有主流设备厂商的身影,竞争之惨烈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电网侧,从江苏、河南到长沙的招标,价格不断走低,平均以20%的速度在下降。
赚吆喝也要上,恐怕是大多数设备厂商的共同心态。一方面,储能市场前景远大,要提升自身在行业的影响力,必须提前卡位布局。另一方面,电池企业庞大的过剩产能需要消化,即使价格很低,与大型央企、国企做生意,至少保证了现金流的回笼。
如果涉及到两个民营企业交易,恐怕是另一番考量了。
比较悲观的是,这种境况可能未来2-3年内都不会得到改观。在国内电力和储能市场化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储能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未来几年仍然是以电网为主导的寡头市场。
在储能系统所有设备企业中,对电池企业的考验最大。电池是储能系统采购中金额最大的部分,受关注度最高,降成本首先考虑从电池端开始;另外电池作为被控制的对象,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和使用过程中的不规范最终都会在电池层面反应出来。
“没有哪一家企业说我的PCS不行,我的BMS不行,最后反应的都是电池不行。”双登慧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晓露向“储能100人”无奈地表示。
“拿的是卖电池的钱,操的是整个系统的心”,这正是大多数电池企业面临的现状。在目前有限的条件下,找到正确的市场方向是所有电池企业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Ⅰ
从“保质量”到“保电量”
北京双登慧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双登旗下专门从事储能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定位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双登集团是通信后备电源领域的企业,旗下有四家子公司,业务涵盖铅蓄电池、锂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和电池回收。
据双登慧峰聚能总经理唐西胜介绍,双登集团除坚持做通信领域蓄电池的传统业务外,也在积极寻找下一个增长点。按照双登集团的战略规划,未来50%的业务来自传统的通信市场,剩下50%的业务要靠动力电池和储能业务来填补。